课件编号10118183

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2599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版,物理,第三章,世界,单元,试卷
    沪科版物理八上—第三章 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澧县月考)如图所示,用薄塑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 A.甲图中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中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中塑料梳子的齿稀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中塑料梳子的齿稀密,振动慢,音调低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甲图中塑料梳子的齿稀疏,振动慢,音调低;乙图中塑料梳子的齿稀密,振动快,音调高 故答案为:B。 【分析】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2017八上·芜湖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听诊器能增大心脏振动幅度,使响度增大 B.通常女生比男生音调高,是由于女生声带振动比男生声带振动快 C.在高速铁路和居民区之间设置隔声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答案】A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故A错误; B、由于女性声带振动比男性声带振动快,所以通常女声比男声音调高,故B正确; C、在高速铁路和居民区之间设置隔声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2)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3.(2020·东莞模拟)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A符合题意;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不符合题意;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2017八上·南江期中)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当音叉发声时会振动,所以如果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可以感觉到音叉的振动 .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可以感觉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 5.(2020·潍坊)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 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 B.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两者音色相同 D.两者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色 【解析】【解答】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人耳能够听到军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