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2123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优化教案之《与诸子登岘山》(教案+教学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352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优化,与诸子登岘山
    (课件网)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中。他虽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现有《孟浩然集》。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吊古伤今诗] 这是一首什么类别的诗?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首联凭空落笔,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人事变迁、时光流逝)———哲理; 第二联上句承 “古”,下句承 “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 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严冬萧条之景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寓情于景) 第四联“尚”有何意味? “读罢泪沾襟”为何伤感? “尚”写出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碑犹在。 “泪”写出羊祜名垂千古,而自己无所作为,死后将淹没无闻。(怀古伤己) 全诗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1、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 2、“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的显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 3、登山远望、水落石出、一片萧条景象,时序为严冬,烘托出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2、 “尚”写出朝代更替,人事变迁,碑犹在。 “泪”写出羊祜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无所作为,死后将淹没无闻。 3、两相对比 ,抒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一生无为的伤感之情。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 背诵全诗《与诸子登岘山》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教学重点: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方法:朗读-赏读-背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