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54663

8.冀中的地道战 导学案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60次 大小:14499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中的,地道战,导学案,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冀中的地道战同步练习 《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用质朴的语言记叙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利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军的事,歌颂了 。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垒”是品字结构 B.?“岔、搁、略”是按音序排列的。 C.?“蔽”的笔顺是:横,竖,竖,点,撇,竖,横折钩,竖,撇,点,撇,横,撇,捺 D.?“岔、筑”是翘舌音,“妨、党”是后鼻音。 2.结合课文,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地道战是为了冀中人民粉碎敌人的扫荡而创造产生的。 B.?冀中地道战的特点有数量大、样式多、功能全、村村通。 C.?地道只能用来躲藏,无法进攻敌人。 D.?地道设计巧妙,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吊板放下来就能不让毒气往里透(渗透,穿透)。 B.?敌人毒辣透(达到充分的程度)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C.?坑的上面用木板虚(虚假)盖着。 D.?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敌人只能虚(虚假)张声势。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如果每天_____读书一万字,那么一年最少也能读十部长篇小说。 ⑵战士们把仇恨化为力量,狠狠地_____侵略者。 ⑶战士经过仔细搜查,终于在_____的角落里发现了敌人。 A.?坚持? 攻击??? 隐蔽?????????? B.?坚持? 打击??? 隐蔽?????????? C.?保持? 攻击??? 隐藏?????????? D.?保持? 打击??? 隐藏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B.?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 C.?我不知道我的伙伴是些什么人? D.?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二、填空题 6.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发现(敌人)??? 粉碎_____??? 创造_____??? 封锁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课文《冀中的地道战》从_____、_____、_____、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对冀中地道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_____。 8.写出句中下划线词的意思。 (1)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_____ (2)为了解决这项技术难关,他们尝试过多种方法。_____ (3)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_____ (4)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2)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 (3)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_____?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冀”是_____省的简称。地道的作用一是_____;二是_____。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_____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_____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_____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三、现代文阅读 10.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人体内的江河 ??? 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镇”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 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