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55308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9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8130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9份,诗歌散文,古代,中国,选修,人教
    燕歌行 一、教材分析 《燕歌行》是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推荐作品。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韵特点,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发挥审美想象,朗读时要注意作品整体的情感起伏变化,读出特殊作品的诗境出来。《燕歌行》是高适的“第一大篇”,其音韵之美正如“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在学习中要在这整饬铿锵的诵读中,体会诗境的悲慨、雄浑。 二、学情分析 唐朝是我国诗歌蓬勃发展时期,诗歌的种类也极为丰富。唐朝的边塞诗歌展现了当时人们极为豪迈的壮志激情。高适的诗歌对于同学们是高中以来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但此诗作为边塞诗歌中的翘楚对同学们学习和理解边塞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划块赏析。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诵盛唐之音,感音韵之美: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的音韵美。(过程与方法) (二)循战争之境,体手法之用: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知识与能力) (三)析诗歌之旨,察边塞之情: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学科核心素养 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后来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再到近代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战场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向往的地方,而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几千年的这一场战争,看看这群热血男儿在战场上遭遇了什么…… (二)诵盛唐之音,感音韵之美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提示:本诗,四句换一韵。全诗平仄相间,抑扬有节。 1、初读:读“音”。读准字音,认清字词。 2、再读:吟“韵”。注意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 (三)循战争之境,体手法之用 朗读诗文,划分诗节: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出师、战败、被围、苦斗 1、出师 ①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②“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飞”字体现了军事形势的紧张,而“照”表现了敌人的来势凶猛,超出将士们的预期。 2、战败 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3、被围 ①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扣住“久”“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久”“怨” “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