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160079

花城版 音乐小学二年级上册《箫》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89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花城,音乐,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cover
《箫》教学设计 课 型:唱歌教学课 执教人: 学 校: 年 级:二年级 教学时长:15分钟 教学理念: 本节课为花城-出卷网-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二年级的音乐教学需要把音乐审美体验、音乐的知识与技能、音乐兴趣的培养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通过音乐的学唱把感受音高的概念并且在歌曲中准确的演唱出来,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材分析: 《箫》是一首流行于我国江南地区尤其是吴方言地区的民间小调,五声徵调式,旋律优美、委婉。在句诗词格方面,前两句是七言,中间两句是五言,最后两句又回到七言上来首尾呼应。歌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感染力,表现了在江南水乡地区,母亲看着孩子吹箫时的柔情与爱意。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同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可能性的问题,不大容易理解,所以要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同时将所学到的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能随录音一起演唱歌曲《箫》,在学习歌曲中初步感受和建立音高概念。 2、欣赏萧独奏《箫》,初步熟悉和了解萧的音色。 3、认识和了解我国另外一件有特色的的吹管类乐器葫芦丝。 重难点: 1、通过演唱歌曲《箫》,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又没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能用连贯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来表现优美抒情的歌曲。 2、能运用连贯的气息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唱好一字多音。 教学用具:口风琴、葫芦丝 教学方法:听、视、唱、挥、击、析 教学过程: 一、箫乐器导入 欣赏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箫演奏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乐器箫,出示萧的图片以及演奏萧的姿势范例,感受箫的音色,欣赏箫演奏的乐曲。问:箫的演奏姿势是怎样的?箫吹出来的曲子有什么特点?播放歌曲《箫》,请同学们跟随音乐模仿箫的演奏动作。 2、闯关游戏 任务一:跟随老师和音乐,边听边拍节拍。思考:旋律中出现了哪些音高,哪个音是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没见过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边打号边复习音高,进行手号游戏。 任务二:请同学们用“wu”来演唱歌曲旋律。一边模仿箫的动作一边用“wu”演唱旋律。 任务三: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任务四:播放歌曲录音,学生演唱歌曲,注意音准与节奏等问题。 3、讲解连音线的作用,重点处理好最后一句的一字多音。 三、拓展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介绍我国具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的乐器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演奏葫芦丝经典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们感受葫芦丝乐器的音色特点。 四、总结 通过音乐的学唱把感受音高的概念并且在歌曲中准确的演唱出来,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旨在歌曲演唱、民乐欣赏等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感受作品中愉悦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进行了以下几种教学尝试: 一、改变学习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应倡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体验、勤于探究”为特征的音乐学习训练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音乐学习通过模仿、体验、感悟、探究、合作等活动,提高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 《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汉族民歌。教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创设与单元主题相适应的教学情景,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层层推进。通过图片和声音导入学唱歌曲《箫》,感受萧的音色特点。在教学中学生分层视唱,有能力唱谱的唱唱名,不会的也可用wu哼唱。当学生初步会唱歌曲后,指导学生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箫》。教师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