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76590

1 《观潮》 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395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观潮,教学设计,2课时
  • cover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学写“潮、据”等15个常用字,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 2.通过抓住时间与方位关键词,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3.通过熟悉的事物为媒介帮助想象,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大潮的壮观; 4.感受大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并联系生活情境,迁移运用写法。 【设计理念】 《观潮》是一篇写景散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记叙了江潮的动态变化,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丽雄伟,壮观无双。作者善于描写潮水汹涌而来时的澎湃,抓住潮声与潮形,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形象的事物比拟,将潮来时的画面展现于读者眼前,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圈画表示时间与距离的关键词,理清行文顺序;借助表格支架,感知作者描写潮来时动态景观的方法;迁移运用,营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在运用中内化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学写“潮、据”等15个常用字,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语。 难点:感受大自然之美,受到美的熏陶,并联系生活情境,迁移运用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疏通字词,整体感知潮之壮观 一、导入新课,聚焦关键句: 1. 读题破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观潮。观哪里的潮?为什么要去观潮?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关键句来回答这个问题。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促疑辨析:“观潮”的“观”与“奇观”的“观”意思一样吗?一字多义,我们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区分。 2. 以诗解文:钱塘江大潮,不仅是天下奇观,更是千古奇观。读读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说说你对于钱塘江大潮的初印象。 3.引思读文:除了刘禹锡,李白、苏轼,毛泽东等文学大家也都曾慕名而来,观潮后写诗赞潮。苏轼更是发出了“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的感慨。钱塘江大潮凭什么能得到这样的赞誉,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识读词语,疏通字词: 1. 初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 认读词语,理解重点词语: 板块二:圈画词语,理清写作顺序 一、再读课文,发现特点 1.默读课文,思考发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有哪些发现? 2.交流发现,圈画词语:文章里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请你把它们圈画出来。(农历八月十八、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过了好久。) 二、排列时间,理清顺序 1. 排列词语,标出时间轴:将这些时间词放在时间轴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的观潮见闻。 2.联系生活,感受顺序:因为潮水是不断变化着的景物,也可以说是按景物变化顺序来写的,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过这样的观察体验,例如写日出,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写下雨、下雪等都可以用景物变化顺序。 板块三:理清变化,具化想象潮来之景 一、细读段落,圈画语句 1.出示要求:品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潮水的句子。 2.交流汇报 二、梳理句子,发现角度 1. 梳理句子,发现方位变化:这些句子堆砌在一起,好像有些杂乱,但善于发现的同学,一定已经有所收获了。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