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课 序 题目 学 习 目 标 一 兼爱 1.积累文中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 2.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二 非攻 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其用法。 2.联系墨子生平,理解其“非攻”思想的内涵,体会本文说理的逻辑性、形象性突出的特点。 三 尚贤 1.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学习文章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 一、兼 爱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是由墨子本人、墨子弟子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等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墨子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2.识通假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释词义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4.解多义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5.辨活用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6.分古今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7.明句式 (1)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判断句 (2)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判断句 (3)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宾语前置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文脉图解 2.主旨归纳 《兼爱》主要告诫世人要懂得相互爱护,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富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同时文中还强调了统治者的喜好对国家的命运有巨大的影响。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人与人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点评:爱必言利,以爱启利,以利寓爱,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和谐、富足。是故,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爱他;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憎恨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因此伤害他。 点评:此句强调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彼此相互交换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有一颗博爱真诚之心去爱别人,那么你就会得到他们的认同,你也会为此而自豪。为别人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样就会得到别人善意、有利的回报。如果在与人的交往中,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处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