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活中的大数 1教学目标评论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掌握数位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读一般多位数。 (3)结合现实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感受多位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评论 ~《多位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万以内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多位数的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我对34名学生进行了课前调研。 前测结果表明:他们中多数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掌握的非常牢固,对于亿以内数的认识可谓参差不齐:33.8%的学生能够通过想象感受大数的意义;85.8% 的学生对于大数没有相应的大小的概念,一部分学生认为万后面就是亿; 18.2% 的学生能够读出一些大数,但都需要时间;大多数学生面对更大的数束手无策,不能读出来。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本节课作为《多位数的认识》教学的第一课时,应该把握到怎样一个度,这不由得引发我的思考: (1)如何抓住数的本质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整数的知识结构体系? (2)如何认识数级、渗透“位值制”原则、培养数感? 3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掌握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能初步认读一般多位数。 教学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由今引古,体会认识多位数的必要性。 问题1:关于多位数,你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①什么是多位数?②为什么要认识多位数?③怎么学多位数?】 问题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多位数呢? 1.介绍古代计数的方法 2.出示生活中得多位数,感受所学旧知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知的需求。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白,学习任何知识时都要从三个方面去思考: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让孩子有目的有重点地去探究。通过古代实物计数法不适应大数的表示,到原来所学知识不适应表示更大的数的需求,一方面,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多位数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会感受到多位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一些数学文化。】 二、由旧引新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1.初步感知什么是多位数。 【预设:①数位很多;②数特别的大。】 2.复习学过的数位和对应的计数单位。 3.在计数器拨9993 4.从9993一个一个的数,数到9999,体会数的累加过程。 5.理解同一个数字9在不同数位上表示含义不同,再次体会“位值制”。 6.通过在计数器上边说边演示9999+1等于1万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设计意图:首先让孩子们对多位数有一个大体的感觉,复习学过的数位和计数单位,通过拨数、数数感受数的累加过程。9在不同数位上表示含义不同中,使学生再次体会位值制,从相同中找到了不同,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数位和计数单位的作用与含义。由9999加上1引出十进制计数法,通过教师的介绍,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 三、由现实情境 感受“一万”的大小 1.想象一万人的场景。 回忆全校大约1000名师生做操场景,想象10000人在一起做操的场面,说说自己的感觉。睁开眼睛看一看10000人的场面,带来视觉冲击。 2.实物感受一万。 (1)一张纸的厚度 猜测一万张纸的高度。 (2)1000粒大米的高度,估计一万粒大米的高度。 (3)每页400字的稿纸,25页正好是10000字。 3. 利用第纳斯木块模型感受一万。 再次谈一谈一万给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猜想感悟、数形结合的方式多角度感知“一万”的大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真实情景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的意义,使数感的培养落在实处。再次感受1万的现实意义,丰富对1万的感知,从多个层面体会万级的基本单位“1万”,为感悟多位数的大小奠定基础。】 四、“一万”引“十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