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15298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24020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二,官员,选拔,管理,测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单元测试 学校: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姓名: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D.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两汉到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经历了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的变迁,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扩大了选官范围,打破了特权阶层对选官的垄断,为平民阶层提供了一个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进入仕途的平台,有利于促进文教事业发展,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项正确;科举制坚持“自由投考”,向全社会开放,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排除A项;科举制重视才学,而忽视了对官员品德的考察,排除B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都可以选出优秀官吏,但科举制选拔出的官吏未必是最优秀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唐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的寒士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他们显达后喜欢奖拔后进。据此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B.限制了士族做官资格 C.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D.促使选官走向制度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使高官被士族所垄断,而科举制根据考试选拔官员,这就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故C项正确;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不是针对士族垄断高官的弊端,可排除A项;士族有资格参加科举取士,可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也是选官制度,可排除D项。故选C项。 3.从唐人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制相比,宋代 A.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 B.实行糊名法使考试更加公平 C.考生在朝中已不受权贵影响 D.学子更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鹫 【答案】B 【解析】“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说明宋代的糊名法使科举考试更加公平,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增加,排除A项;宋代科举制更加公平,但仍受到朝中权贵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学子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鹫,排除D项。故选B项。 4.如图为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统计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北宋 A.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 B.监察体系内部出现权力制衡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加强 D.进士及第主要担任监察官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大多是进士出身,说明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权力制衡,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无法得知监察力度是否加强,排除C项;材料体现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大多是进士出身,但不能说明进士及第主要担任监察官员,排除D项。故选A项。 5.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1%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2%进上出自中民。这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科举制 A.提高了基层官员的地位 B.选拔人才注重实践能力 C.考试选拔程序更加公正 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答案】D 【解析】材料“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1%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体现的是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项正确;材料与提高基层人员的地位无关,排除A项;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并不注重人的实践能力,排除B项;材料与考试选拔程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隋文帝在推行开科取士的同时义规定"制工商不得仕进”;到了北宋,宋太宗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