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25838

(人音版)九上音乐 《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37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音乐,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设计
  • cover
《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为提升中学生欣赏交响曲的能力,要十分突出地重视聆听音乐、关注音乐主题的音乐表现作用,掌握交响曲的基础知识,掌握套曲结构的形式内涵,知道作曲家的生平与贡献等。为此,教科书中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够用的、可供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及能力要求。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去感受和理解作品的音乐内容及其套曲的结构形式,也有利于学生较为深入地感受、体验和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拓宽音乐视野、增进音乐文化素养的有益平台。 教材分析: 《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是18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 1807年末至1808年初。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犷的气息。通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西洋的音乐文化接触较少,大多数都不甚了解,一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西洋交响乐,高深莫测,听不懂”的偏见,因此,我确定了紧紧围绕单元“经典交响”予以展开,每一课时选择一个不同的主题,并围绕此主题进行教学的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命运交响曲》 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认识贝多芬;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模唱两个主题旋律。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学唱、分析和探究力度、情绪、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在感受音乐,分析音乐、体会音乐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对地球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对梦想的追求。 重点 欣赏乐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学生走进西洋音乐、了解西洋音乐、喜欢西洋音乐打下基础。 难点 作品内涵的准确把握与挖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趣味动画视频,介绍贝多芬生平以及作品基本信息 这是一个耳朵失聪的外国音乐家。你来猜猜他是谁?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作者介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770.12.17 -1827.3.26):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介绍:《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 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作品赏析:呈示部:主部主题———音乐一开始就进入主部,由弦乐组加单簧管在中底音区双八度齐奏,“命运主题”像一声霹雳。带领学生模唱主题。连接部:由圆号奏出“命运”音型的变形乐句。副部(英雄)主题:力度变得柔和,速度缓慢,旋律更优美。展开部: 展开部以圆号的“命运”主题开始,弦乐作了回应。“命运”音型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使音乐增强了戏剧性的冲突,表现两种势力展开了殊死搏斗," 命运”暂时占了上风。再现部:他基本上与呈示部相同,第一主题的命运动机再次袭来,斗争的画面就是这样戏剧性地展开。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形成了乐章的高潮,最后,敲门动机的沉重音响结束了第一乐章。 学生观看动画和文字,听老师讲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学生看屏幕上的文字,并听老师介绍作品的深刻内涵 。学生分部分赏析音乐学生听主部(命运)主题,感受乐曲的力度,分析内涵,然后听老师讲解。尝试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主题。学生欣赏连接部,听辨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