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31291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6286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课,青铜器,甲骨文,教案,格式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单元 二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请简述西周的分封制。 夏朝灭亡的时间? 商朝最后一位君主是谁?灭亡时间? 导入新课: 鼎———盛行于商周时期,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载“禹铸九鼎,像九州”。) 目前为止,考古学者没有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青铜器。为什么会这样? 出示学生目标: (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4)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金炤物,金有两义,先入后设。” ———郑玄注《礼记·礼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商周时期的特点? 教师讲解: 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教师总结: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食器发展为礼器。 什么是“青铜时代”? 教师总结: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作“青铜文明”。 材料分析: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现象? 教师总结:这体现了西周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请简介泥范铸造法。 教师讲解: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熔炼矿石);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制造泥范、熔炼合金);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制造泥范、熔炼合金)。 请简述司母戊鼎发现的意义。 教师总结: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折射出当时的强盛国力。 请简介四羊方尊。 教师讲解: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酒礼器,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其精美至尊。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半伸的羊,露出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装饰着蟠龙纹,双角龙头点缀在羊头之间,布局新颖。 商周时期青铜器繁荣的表现是什么? 教师总结: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记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什么是甲骨文? 教师讲解:在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有一次得了病,派人去买药,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