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38169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226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1,2022,学年,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一.课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的 1、诵读诗歌,体会了解郭沫若气势蓬勃的诗性,领略诗歌生动的语言,领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之美。 2、伴随着五月崇尚科学、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让我们了解诗人对旧社会、旧思想的批判否定,表现诗人对科学、民主、自由的向往。 3. 了解郭沫若创作诗歌的艺术特点,试着自己创作一首以“致敬青春”为主题的诗歌。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了解诗歌,体会郭沫若诗歌的特点,并试着自己创作一首以《献给青春》的诗歌。 五.教学方法 朗诵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1.背景介绍:《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于1919年9、10月间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的社会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成功的影响,决心从日本归国为中国民主科学社会做贡献,但在归国的海面上看到那海上的壮观景象,于是,一首诗歌在作者的笔下诞生了,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的社会的批判和对新思想。当时作者正在中国5 月4 日运动爆发后在日本一个医学院大学求学,5月4日运动所创造的巨大“权力浪潮”横渡太平洋,给了对时代脉搏始终敏感的年轻朝气的郭沫若,有了直接挥手横竖书写的机会。诗中描绘的气势磅礴的情景,象征着五四运动的气势磅礴。撇开其他层面不谈,它也是世界趋势的大规模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5月4日运动摧毁了洪都如洪岛的一切反封建反殖民思想网络,为未来5 月4 日运动展示的是一幅辉煌的图画。二是宏观上,世界规模化工业生产的趋势正在席卷日本和中国,并试图向全世界蔓延,这是历史进步的不可阻挡之势。 2.作者生平: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出版诗集《女神》、《瓶》、《前茅》、《战声》、《凤凰》、《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天狗》等。 3.理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其中蕴含的意思。 老师预设了一个数字(hao)。祈使“站在地极吹角”,动词“站起来”,“在地极”的意思是一个地方,”“站在大地边缘吹号角”表面上是指站在大地边缘吹喇叭,直接喊叫。 4.对诗歌的整体感受的解读。 ①这首诗歌是否体现诗歌美,它的美体现在哪里? ②给学生预设一些课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搜集和讨论对其的看法,下堂课老师进行提问。 i胡适对新文化的开拓精神让人们敬仰。 《蝴蝶》这首诗中的一句:两只黄蝴蝶飞上天。不知道为什么,其中一只倒飞了。不想这么快离开人间,去往天堂,天堂好孤单(有人嘲笑胡适是“黄蝴蝶”) ii过于直接、口号,缺乏诗意意象,但我觉得如果放在历史语境中思考,就需要相应地挣脱“韵诗”的束缚。以自由诗形式出现的新诗也引起了人们的钦佩和钦佩。 iii 雄伟、有力、雄伟、炽热、威严、奔放。 5.对比阅读 结合郭沫若的《天狗》和本文,谈谈他早期诗歌的特点。 i想象奇怪的、威严的、不守规矩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歌中诗人把为自己塑造出一个巨人的形象,夸张的写出自己站在地球的边缘,眺望广阔的世界,发出激情的呐喊。它通过原样反映自然风光来表现出壮丽雄伟的自然风光。诗歌的气势磅礴的想象力表现出强烈的激情净化心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