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41582

沪教版(上海)高二数学上册 7.6 归纳—猜想—论证_ 教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926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上海,高二,数学,上册,归纳
  • cover
归纳—猜想—论证 【教学目标】 1.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不断深化。 2.帮助学生掌握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规律,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去探求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不完全归纳法猜想出问题的结论,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学习了数学归纳法,知道它是一种证明方法。请问:它适用于哪些问题的证明? 生:与连续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 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共有两个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师:这两个步骤的作用是什么? 生:第(1)步是一次验证,第(2)步是用一次逻辑推理代替了无数次验证过程。 师:这实质上是在说明这个证明具有递推性。第(1)步是递推的始点;第(2)步是递推的依据。递推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应注意什么? 生:两个步骤缺一不可。证第(2)步时,必须用归纳假设。即在n=k成立的前提下推出n=k+1成立。 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递推关系的存在,才真正是用数学归纳法证题。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解决一些与连续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二、归纳、猜想、证明 1.问题的提出。 a3,a4,由此推测计算an的公式,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公式。 师:这个题目看起来庞大,其实它包括了计算、推测、证明三部分,我们可以先一部分、一部分地处理。 (学生很快活跃起来,计算工作迅速完成,请一位同学口述他的计算过程,教师板演到黑板上。) 师:正确。怎么推测an的计算公式呢?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2.归纳与猜想。 生:我猜出了一个an的计算公式。(许多学生在偷笑)。 师:大家在笑什么?是笑他的“猜”吗?“猜”有什么不好。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很多都是以“猜”开始的,探索新领域就需要大胆,敢猜敢想,当然还要有严谨的思维做后盾。我想他的“猜”,也一定不是胡蒙乱猜,一定会有他的道理的,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师:大家也一定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为什么用“猜想”呢? 生:我只是通过对a1,a2,a3,a4的观察,就去归纳an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不一定对,所以还只能是“猜想”。 师:他是经观察有限个特例从中获取一定信息、分析它们共同具有的特征后,归纳出对一切自然数的一般结论。他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他的结论虽不一定正确,但这却是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的重要途径,归纳法是可以用于猜测与发现的。 我们一起把他的“猜想”记录下来。 (教师板书。) 师:这个“猜想”的正确性怎么能保证? 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证明。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师:证得非常好。在证明n=k+1时,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在这里,能否用上归纳假设是关键。因此先根据定义用ak表示ak+1,然后就可代入归纳假设,再化简整理,即可证出n=k+1的相应结论。 师:这才能体现出递推性。必须注意要由归纳假设(n=k时)的正确性来推n=k+1时的正确性,这是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核心与关键。 回顾我们的解题过程,光用不完全归纳法对事物的一部分特例,通过观察,加以归纳,得到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对猜想加以证明。这种从观察到归纳到猜想到证明的过程,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也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课题:归纳、猜想、证明。) 4.不完全归纳法中的“猜测”二法。 师:高斯说过:“发现和创新比命题论证更重要,因为一旦抓住真理之后,补行证明往往是时间问题。” 在“归纳、猜想、证明”的过程中,猜想准确是关键。我们再看一个例题,在解题过程中重点思考:如何猜想。 且n≥2)。先求出f(2),f(3),f(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