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44083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8719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单元 三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识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有效信息。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重点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是什么?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政带来哪些影响? 黄巾起义的时间 、地点、领导者、结果? 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目标: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 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 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倾听并思考 齐读学习目标,理解本节内容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张骞通西域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西域指的是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 材料二: 材料三: (1)阅读上述材料,思考: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 (2)完成表格,介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 教师讲解: (2)如果你跟随张骞出使西域,在途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有着怎样的精神才能完成这一重任? 教师讲解: (3)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教师讲解: 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二:丝绸之路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 (2)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师归纳: (3)我来当导游: 可介绍背景、路线、沿途风景、意义等 (4)从西域传入中原哪些物种? 教师总结: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汗血马、苜蓿、葡萄、核桃、石榴、乐器、歌舞等。 从中原传到西域的物种?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教师归纳: 丝绸之路的意义? 教师总结: 目标导学三:对西域的管理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班超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材料三: 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 西域都护的职责? 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教师总结: 阅读材料二,思考:班超经营西域的时间、原因、结果。 教师总结:公元73年(东汉明帝) 原因: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 教师强调: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新篇 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很多,但现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认真阅读三则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概括教师出示的表格,讨论并完成表格填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在班级交流,如:要有坚持不懈、勇敢、勇于实践、开扰进取、坚韧不拔等精神…… 学生分析意义如: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开辟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