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2.1谁沉谁浮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明确物体放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通过观察漂浮的物体,知道漂浮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2.科学探究(1)假设漂浮在水面上部体积大的(相对就是水面下体积小的)漂浮能力强。(2)初步学会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用同样形状和体积的不同材料的物体,通过量化比较他们的漂浮能力。(3)能有序地实施方案,建构具体材料构成的物体漂浮能力不同的科学概念。3.科学态度、STSE知道实验是证明假设是否成立的重要方法,实事求是,用数据支撑观点。 重点 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 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建立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验证的数据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等系列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阅读导入一物沉于水,一物水中浮,二物捆一体,是沉还是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谁沉谁浮》板书课题:《谁沉谁浮》 讲授新课 任务一: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1.明确任务:观察图片中梨子,苹果,松木块,蜡烛、塑料尺、小石块、回形针材料是沉还是浮?2.提出问题:如何判断物体是沉还是浮?(1)明确判断标准:将物体放入水中后再松开,不触底就算浮。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用箭头表示沉浮,“↓”表示沉(水底)“↑”表示浮(水上和水中)。(2)做实验:同学们的想法与现实一样么?接下请同学们认真做实验来验证,做好记录。实验步骤:a.在水槽内依次放入苹果、梨、小石块、木块、玻璃片、尺子、蜡烛、回形针。b.实验观察:苹果、梨、木块、蜡烛在水中是上浮的,小石块、玻璃片、尺子、回形针在水中是下沉的,同学们最初的预测与实验结果不一样,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c.实验发现:物体放人水中,有的沉、有的浮。3.发现问题:观察上浮的不同物体,浮起来的物体谁的漂浮能力最强呢?是苹果?是木块?还是蜡烛呢?(1)讨论怎样比较物体的漂浮能力?(预设1)可以通过看露出水面的部分的多少。露出的多,漂浮能力强;露出的少,漂浮能力弱。师:苹果比梨在水面上露出的部分多,所以苹果要比梨在水中的漂浮能力强。只通过看比较这些物体的漂浮能力有可比性吗?(预设2)同学发现只有形状和体积都相同,才更容易比较它们漂浮能力的强弱。演示实验:把体积、形状大致相同的蜡板,木板和泡沫板放入水中,经过观察比较后发现:泡沫板在水中露出的体积更多一些,蜡板在水中露出的体积更少一些。(3)我们可以推断: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最强吗?(预设1)用手按压的感觉也不精确。(预设2)可以把它们放在水里,往上面放重物,看谁放的多。用量化的方法来比较,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设计实验。任务二:制定实验方案1.小组讨论,初步设计对比实验(1)不改变的因素:三种材料的形状和体积、水量、重物的规格及添加方法要一样。(2)改变的因素:材料本身,在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变量才能去比较。2.案例示范,完善设计阅读P11:设计好的对比实验方案(1)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清水,待水面静止后,放入木板到中间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载多少重物而不沉。(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比较另外两种材料。针对实验步骤,同学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预设1:用镊子夹取重物,轻轻放置,注意平衡,避免倾覆;预设2:只做一次实验有很多的偶然性,因此这个实验每种材料我们要做三遍,尽量让实验数据更精确。(数据记录很重要)。(3)计数预设1:当加到第5个时,承受不住了,我们就记录最多能承载的垫圈数就是4。3.开展实验,记录数据。(1)实验验证同形状、体积的物体能承载的垫圈数(个)木板的漂浮能力7塑料板的漂浮能力5泡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