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7006

(苏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4身边的变化

日期:2024-05-1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03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教案
  • cover
第4课 身边的变化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对购物票证的收集和认识,使学生了解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2.了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产生并推广的,感受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体验农民们的喜悦之情。 3.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城市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感受祖国、家乡的巨大变化,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做准备,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发动学生查找、收集有关资料,为教学做相应的铺垫。 二、教学过程 (一)爸爸的回忆 1.多媒体出示:无锡市具有代表性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商业场所购物的热闹场面。 (1)谈话:同学们肯定都去这些地方买过东西,方便吗? (2)学生交流在这些地方购物的经历,感受购物的便捷。 (设计意图:多媒体画面的展示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现在购物的快捷与方便。) 2.引出“爸爸的回忆”———《买肉的故事》 (1)谈话:同学们能在商场,超市等非常方便快捷地买到各种商品,那有没有同学跟爸妈去买过肉,能介绍介绍吗? (2)听了这么多买肉的故事,老师也来讲一个《买肉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录音故事:《买肉的故事》) (3)爸爸那次买肉的经历为什么会让他记住了一辈子?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4)学生交流,并认识肉票。(多媒体出示:一张肉票)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故事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对那个需要凭票购物的年代的探究欲望,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好了铺垫。) 3.班级小调查: (1)每天家里要吃几个鸡蛋,父母多长时间买次肉?什么样的肉?家里有多少块肥皂?你有几件过冬的棉衣?家里有白糖吗?有盐吗? 填写调查表: 物品数量 鸡蛋 肉 米或面 衣服 (  )个/月 (  )斤/月 (  )斤/月 人均( )件 (2)你最爱吃什么?吃得最过瘾的一次,吃了多少? 4.试想这样的生活:假如一个月都吃不到几个鸡蛋,每月只吃二两肉(相当于一顿麦当劳套餐中的肉类食物),一家人合用小半块肥皂(不是香皂),有的人家一年都吃不上一回白糖,平时烧菜看不到油花……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展开想象,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发散思维,敢于创新。) 这样的日子,离我们并不很遥远,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经历过。你们想了解那个时代吗?(多媒体出示:三四十年前,人们凭票证排队购物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接触到的事物、现象或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琳琅满目的票证 多媒体出示:各种票证。 同座位讨论:这些票证的用途。 学生观察感叹: 粮食———粮票、棉布———布票、食油———油票、食糖———糖票、猪肉———肉票、肥皂———肥皂票……票证名目繁多,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春节吃的花生、瓜子、馒头,用的火柴、肥皂、食盐等也离不开票证,冬季的萝卜、土豆、白菜、大葱有时也要凭票或凭证供应。这一大把花花绿绿的票证,构成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风景。 再观察: 票证上的几行小字:“凭票购买,遗失不补”或“节日专供,过期无效”等字样。如果不细心保管好,不小心弄丢了或过期了,该买的东西买不到,日子也就不好过了。 四人小组讨论:离不开票证时代人们的生活情景。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三)小采访 1.小记者的采访。 2.多媒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