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我们所处环境的气温、降水、光照、温差都跟大气有着密切关系 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可以说,大气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圈层 我们常见的风、雨、雷、电现象都跟大气密切相关 之所以会有这些现象,那是因为大气不断在运动 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呢,它的能量来自哪里呢?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 大 气 增 温 太 阳 短波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地面增温 地 面 长 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逆 辐 射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大部分被近地面的水汽、CO2 吸收(75%-95%)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氧乙炔的 内焰温度 可达3000℃以上 蜡烛火焰的 内焰温度 300℃左右 人体红外线成像图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CO2、H2O 吸收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1.吸收 选择性 12Km 55Km O3吸收 2.反射 多云或阴天气温不太高,因为云层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 云层反射 3.散射 选择性 中午时分 早霞和晚霞 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大 气 增 温 太 阳 短波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地面增温 地 面 长 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逆 辐 射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大部分被近地面的水汽、CO2 吸收(75%-95%)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削弱太阳辐射: 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多,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 2、对近地面有保温作用: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 云层的作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太阳辐射 吸收、反射、散射等, 但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2.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地面 由此可见: 大气既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又有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夜晚体现明显)。 海拔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6℃ 9月11日 9月12日 阴天:云层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 夜晚对近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所以昼夜温差小。 晴天:云层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 夜晚对近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为什么晴天的昼夜温差大于阴天?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2、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波长越长,越不易被散射。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蓝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4、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 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人造烟幕相当于人造云层,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2)超级火山喷发使全球变冷 火山灰进入大气层 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增多 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 地面辐射减弱 气温降低,全球变冷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