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96835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37张PPT)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376754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2,选修,语文,高中,人教,学年
  • cover
国潮风房地产计划书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孟子》选读 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 chù tì ]恻隐之心,———非所以内[nà]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乍:突然、忽然。 孺子:小孩子。 怵惕:恐惧,惊惧。 侧隐:同情。 内交:结交,内同“纳”。 要誉:博取名誉。 要同“邀”,求取。 恶:厌恶。 然:这样。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恐惧同情的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原因)不是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的。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羞恶: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 见他人的不善而厌恶。 辞让:推让,谦让。 端:开端,起源,源头。 贼:残害。 我:同“己”。 充:充实。 然,同“燃”。 达:流出。 苟:如果。 保:安定,拥有。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就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没有是非心,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做不到仁义礼智)的,是自己残害自己;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残害他们的君主。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如果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像泉水刚刚开始流淌(最终汇聚成大江大河)。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拥有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四 端 说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恻隐———怜恤、同情 羞恶———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 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推让、谦让 是非———能明辨是非 四 端 说 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是否因此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品德?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应该怎么做呢?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当然,一个人仅仅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