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01289

华中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心理健康 2.走近老师 教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34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华中,师大,七年级,一册,心理健康,走近
  • cover
第2课 走近老师 一、教学背景 每位学生都渴望与老师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每位老师都想拥有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学生,但是总是会因为一些原因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比如课堂小插曲、作业未完成、语言冲突等情况,这背后的心理原因如下: (一)自我意识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青春期是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形成和发展期。自我意识主要是指人对自已以及自已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的作用。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主要是: 进入了自我分化阶段,中学生将自我分化为主我和客我、现实我和理想我;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显著,渴望独立和被尊重,期望摆脱依赖,享受成人权利,若身边人觉察不到他们的需求,易产生沟通问题,形成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自尊心发展突出,渴望得到肯定,对外界评价特别敏感;自我评价水平逐渐提高,趋于成熟,从片面性向全面性发展,从表面化深入到内心。正因为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不再习惯规则与约束,他们渴望自由、被尊重,这时候老师的任何一个评价、眼神、语言、动作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引发师生矛盾。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向师性和独立性 因为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蓬勃发展,他们正在经历从对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性”到主要是“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 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它表现在:一、凡是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都感觉到自己是学生,要学习,要听老师的教导和指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通常是很高大,并且往往比实际的人物高大。可以说向师性是学生的一种自然倾向和基本心理特征。二、学生的再一个共同心理是: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学生的这种希望表明:教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三、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关注,就意味着对他们的了解、重视、鼓励、关怀和喜爱。教师的积极关注,常常比表扬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初中生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显著,他们对老师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不再固定不变,不再高大无比,他们对老师的评价维度也在增多,某一方面能力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师生矛盾的增多,互相之间缺乏理解、沟通,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也越来越少。 独立性也是学生的本质属性。无论学生是如何倾向于老师、和老师有怎样的依赖关系,也无论怎样地缺乏独特的个性,也无论是年龄大小,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性。学生的独立性有四层意思:一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二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三是: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独立自主性是个性的核心内容,指的是个体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需要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突出表现在:学生觉得自己能看懂的书,就不想再听别人多讲;自己感到自己能明白的事理,就不喜欢别人再反复哆嗦;实际上,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四是: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者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但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