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02278

6、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 教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33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教案
  • cover
《道德与法治》5年级第2学期 第3单元 我们是公民 第6课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三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公民的内涵,理清公民和国籍的关系。 2.熟悉和保护个人的身份信息。 3.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 道德教育点:作为社会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同国家、社会、他人打交道。我国宪法赋予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人身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但我们获得这些基本权利的前提是我们首先是一个“公民”。 法治教育点:在实践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作为一个公民应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承担哪些基本义务,而以上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单元学习活动一览 我们是公民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意味着什么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认识居民身份证 我是中国公民 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对“公民”的错误理解,比如有学生会缩小公民的范围,认为只有取得居民身份证才是一国的公民,也有学生片面地扩大公民的范围,认为只要属于人类,都是公民。在我国,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身份和国家密切相关,只有具有我国国籍的人才是我国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注重保护身份证、车票、购物小票等上面记载的身份信息,给违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也有部分国民,公民意识淡漠,在境外学习、工作和生活期间,不尊重当地的法律和风俗习惯,损害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公民享有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劳动权等基本权利,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等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所享有的最基础、最根本的权利,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类型和范围是我们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开展社会生活的重中之重。 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的国家”第13条“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我国颁布的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制意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高年级(3-6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第1条“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第2条“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第3条“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和第7条“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教材编写时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行为表现,对课程标准的内容有一定的拓展。 本单元共两课,“公民身份”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逻辑主线。第6课《公民意味着什么》包括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与我是中国公民三部分。通过以上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内涵,促进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第7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三部分,向学生讲述中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