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我看》 课型 新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领悟诗的意境。2.感知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3.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点:感知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单元选取的主要是诗歌,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教材诗作,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能够学习朗读技巧,把握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我看》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对人的生命的感悟,理解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使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看》,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第一学程:初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学习任务:通过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主问题1: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对疑难字标注读音,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划分节奏,思考“我看”领起的四句,概括分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并且小组内分享阅读感受。学法指导:1.自学:进行自主朗读,根据要求思考描绘的画面并进行概括。2.互学:小组内相互交流观点,分享感受,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3.展学:小组展示,分享观点,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第二学程:赏读诗歌,体悟诗歌的魅力学习任务:深刻研读,品评诗歌精妙的语句,感受诗歌的魅力。主问题2:请同学们精读诗歌,对你喜欢的语句从用词或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批注,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自己结合诗歌内容,精读、研读,形成观点,准备小组内交流。第二步:互学要求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深刻研读的习惯,在赏析中,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诗歌的语言魅力,更深刻的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第三学程:研读诗歌,归纳诗歌主旨 学习任务: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归纳诗歌主旨 主问题3: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写作特点。我们了解到本诗写于1938年,你是否能从诗中读到一些时代的影子?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自主思考诗歌的写作特点,归纳诗歌主旨。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2)相互学习、启发。(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围绕主问题,对诗歌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三、盘点收获 学生谈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四、布置作业 阅读穆旦的《春》《诗八首》《青春》,感受其诗的特点。 请同学们结合链接资料和课下注释,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勾画关键信息。屏显: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