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3705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210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网络生活,新空间,空间,同步,练习
  • cover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同步课时模拟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宅童”,泛指不喜欢外出与朋友游玩,一个人待在家看书、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孩子。有些网友称“00后”为“ipad一代”,网络游戏让许多孩子成为“宅童”。你想对他们说() ①学会辨别网络信息,不可沉迷网络②遵守道德和法律,对网络生活负责 ③封闭自己不利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④避免参与网络交往,以免上当受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020年12月8日,拉萨网民朱某某(化名)通过微信群散布“同志们他们说拉萨25以后封城了,只能出不能进了”相关虚假信息,造成一定程度不良影响。12月9日,拉萨警方将散布虚假信息的朱某某抓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依法对朱某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 以上案例主要体现的法律的特征是()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法律约束违法犯罪行为 C.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某班同学针对以上案例进行讨论,下列同学发表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A. 公民因网络言论受到处罚,说明公民没有言论自由 B. 公民应该提高媒介素养,正确辨别筛选网络信息 C. 公民利用网络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是违法犯罪行为 D. 网络信息全部都是虚假的,必须坚决加以抵制 一批当红的网络名人齐聚央视新址,参加网络名人社会论坛。下列观点符合论坛主旨的是(  ) ①网络名人应更多地关注社会 ②网络名人需要传播正能量,做文明的使者 ③网络名人可以任意发表言论 ④“挺”什么“踩”什么,我的地盘我做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观察漫画。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网络社会也需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B. 网络信息都是不可信的,需高度警惕 C. 青少年明辨是非能力弱,应远离网络 D. 网络是虚拟的,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家在分享自己生活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障也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这表明(  ) A. 网络交往可以取代现实交往 B. 网络是把双刃剑,需要合理利用 C. 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D. 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 图表是“未成年网民上网经常从事的各类活动的比例”中的部分数据。由此可见(  ) ①网络存在不良信息 ②网络能扩展人际交往的范围 ③转发越多的网络信息越真实 ④网络可以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某市一幼儿园家长群内十三名家长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扫二维码转账学费给群里的“陈老师”后才发现,这个“陈老师”是以幼儿家长名义混进群的骗子。以上材料说明(  ) ①网络具有虚拟性 ②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我们要慎重辨别 ③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愿望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 ④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丰富了民主形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人民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络问政正悄然兴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传递和交流更方便 B.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并拓宽了民主的渠道 C. 网络为文化的传播和科技的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D. 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会疏离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在我国,公民合理利用网络建言献策可以(  ) ①依法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 ②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③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④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中学生陈某因沉迷于网络游戏,3个月的时间花光爷爷奶奶2万多元人民币的积蓄。这警示我们(  ) A. 网络上传播的都是负能量 B. 未成年人不会辨析网络信息 C. 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D. 网络上的信息都是不良信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