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04056

华中师大版七年级全一册心理健康 4.感受“爱”的幸福 教案

日期:2025-10-09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31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华中,师大,七年级,一册,心理健康,感受
  • cover
感受“爱”的幸福 [设计理念] 本课是华中师大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七年级(全一册)第四课。现在的很多孩子缺少爱的能力。爱的能力缺失使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别人的付出,感受不到爱,也不会爱别人。母爱是人生命最初感受到的爱的形式,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爱。引导孩子们理解母亲,唤醒孩子们心中的感动,懂得爱,学会爱,对孩子人格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影响到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活动目标]   1、了解母亲付出的辛苦。   2、反思自己在家的表现。   3、了解母亲的内心感受。   4、引导学生理解母亲,从而在生活中能够用实际行动来感谢父母的爱。 [活动重点及难点] 理解父母,发现并懂得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幸福。 [活动准备]   1,心形橙色彩纸每人一片。   2,Mp3音乐:《亲爱的小孩》、《懂你》。   3,心理剧:《你的心情还好吗》。   [适应年级]初中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在纸上写出:   1,一天当中妈妈为我做了哪些事。   2,一天当中我为妈妈做了哪些事。   请三到四位学生分享。   教师引导:刚才老师发现,妈妈为“我”做的事有六、七件,而“我”为妈妈做的事有的同学没有写出来,有的同学写了一件、两件,最多是三件,这是一天中的差异,如果十天、一百天、一年、十年又会是多大的差异呢   二、思考、讨论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妈妈为我们做的事远多于我们为妈妈做的事   讨论结果:   1,妈妈比我们时间多,我们学习忙。   2,我们还没长大,还没到为妈妈做事的年龄,还不能为妈妈做那么多事。   继续思考:①我们的学习有多忙 有没有洗衣服的时间 有没有洗水果的时间   ②你认为我们到多大的时候才能为妈妈做事   学生进一步思考:妈妈对我们的爱远远多于我们对妈妈的爱。   三、深化理解   (一)故事分享《母爱如佛》   有相依为命的母子俩,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却终日里吃斋念佛,整天想着能够成佛得道,根本不懂得照顾已经年迈的母亲。终于,有一天儿子决定离开自己的母亲,去远方寻找高僧,以求获得指点,从而得道成佛,经过千山万水的跋涉,儿子终于见到了高僧。儿子问高僧:“我终日吃斋念佛,抛弃老母在家,了断了一切尘缘,为什么我还没能够成佛 ”高僧思忖了一下,说:“你下山去吧,当你深夜投宿时,那个光脚为你开门的人,便是你要找的佛了。你只需好好侍奉他即可。”第一晚,儿子敲开一家农户的门,为他开门的是一位老者,儿子看了看,老者脚上穿了鞋;第二天儿子敲开一家客店的门,为他开门的是店主,店主的脚上也穿了鞋;第三天、第四天……儿子投宿不下百余次,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光脚给他开门的人,他开始怀疑高僧的话,决定回家。当他经过数日奔波,终于在一个午夜回到家敲打自家的门板时,只听里面应声道:“儿子是你吗 ”说话之间,母亲已打开了门,泪流满面地站在儿子面前。借着屋子里漏出的烛光,他看见母亲光脚站在地上———那双没有穿鞋的脚发出青白的颜色。那一刻,儿子终于明白了高僧的话———母爱如佛。   教师引导:我们沐浴在母爱的阳光里,习惯了这种关爱,认为是理所当然,有时甚至肆意挥霍。我们有没有想过母亲的感受   (二)观看心理短剧《你的心情还好吗 》   剧情:早晨,妈妈早早起床给孩子做饭,孩子起床后,妈妈去打扫房间,孩子上学走了妈妈准备上班……辛苦了一天,晚上买菜、做饭、做家务。孩子回来,看上去脸色不太好,妈妈想跟孩子说几句话,问问怎么回事,可孩子说:“告诉你有什么用!”回到自己房间把门关上了。   教师引导:看后,同学们想想母亲会有怎样的感受   四、情感体验———读你心意   教师:请同学们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