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13157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二课时课件(共33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9次 大小:1246283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二,课时,课件,33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与同学讨论。 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 参考答案: 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二、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读课文第3—5段,看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本文在驳对方的论证过程时,采用直接批驳的方式。①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寄希望于国联是“他信”———这些都不是“自信”;②求神拜佛是用以自我麻醉的“自欺”,也不是“自信”。 这些批驳证明,不久前失掉的是“他信力”,现在发展着的是“自欺力”,都不是“自信力”;也就是说,对方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其论证过程是错误的,所以说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三、仔细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2.“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的哪些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1.①交代时代背景,表明文章为何而写。②先摆出对方的论据,并且承认这些论据本身的正确性,为后文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做铺垫。 2.作者运用“仿拟”修辞格,从“自信力”一词翻造出“他信力”一词,既指出中国人其实是“相信他物他人之力”,并不是相信自己,又通过一字之差的两个词的对比,使本文妙趣横生,富有辛辣讽刺意味。 3.“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呼应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公开的文字”中所提到的那些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等的谬论。 “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呼应的是上文提到的那些“埋头苦干的人”等四类人以及“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虽然“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他们“有确信,不自欺”,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四、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中国的脊梁”这个比喻好在哪里?模仿这个语段的句式,用排比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行?课外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的人物事迹,与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1.“脊梁” 本义指人的脊柱,有坚硬、竖直,是人体的中轴等特点。 这里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儿女。 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有自信力的优秀中华儿女身上坚定、正直、顽强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 仿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热爱和平的人,有一身正气的人,有为民谋利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即使岁月流逝,也掩不住他们明珠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精神。 2.[示例]①“埋头苦干的人”指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