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45479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模拟试卷

日期:2025-10-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146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学期,语文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0八下·杭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真的/确实无法回避/这一刻,我们的疼痛全部来自那些被口罩遮挡的日子/一座城市的大街上空空荡荡/黄鹤飞远,鹦鹉藏(nì) _____,夜莺沉默不语/那些江水依旧载着时光奔淌/唯有敬畏的石头/在寒夜里一字排开/被雨水打湿/被江风吹过/而我的胸中却藏有一万只猛虎/它们彻夜不眠/沿着蓝色的闪电/隔过芳草(qī qī) _____的花园/全部一跃而起/迸发出(zhèn) _____耳欲聋的鸣啸/与春天一起集结成长空中的万钧雷霆/将沉积的陋习与肆虐的病毒/全部击碎 (选自胡松夏《我的胸中有一万只猛虎》)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藏(nì)   ②芳草(qī qī)    ③(zhèn)    耳欲聋 (2)给语段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迸发(A.bìng B.bèng) ②肆虐(A.nüè B.lüè)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避:让开;躲开。 B.彻夜:通宵;整夜。 C.万钧:钧,古代的长度单位。万钧指长度很大。 D.陋习:不好的习惯。 【答案】(1)匿;萋萋;震 (2)B|A (3)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写作“匿”,第二个词写作“萋萋”,第三个字写作“震”。 ⑵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bèng”,应选B;第二个字读作“nüè”,应选A. ⑶本题考查词语意义的理解。解答这类题,要在对文意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作答,结合上下文语境,结合词语的意思即可; ABD:正确; C:错误,“万钧”:是指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 故选:C。 故答案为:⑴匿;萋萋;震; ⑵B;A;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⑶本题考查字词的释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理解。 2.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4)杜甫在《春望》中写道:“   ,   。”反映出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5)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   。” 【答案】(1)东风不与周郎便 (2)星河欲转千帆舞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默写背诵和理解能力。前两道题为一般性默写,考生可根据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第三题,根据”俯仰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等关键词语很容易联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四题根据“消息阻隔”很容易想到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第五题根据“夸张”、“战斗气氛”很容易联想到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故答案为:⑴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⑵ 星河欲转千帆舞 ⑶1、采菊东篱下2、悠然见南山 ⑷1、烽火连三月2、家书抵万金 ⑸1、黑云压城城欲摧2、甲光向日金鳞开 【点评】古诗文默写包括一般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前者需要考生结合上下句提示进行回答;后者要结合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