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57682

第6---10课 背记手册—— 【2021—2022学年(上)七年级历史期中备考】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7次 大小:1436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备考,期中,历史,七年级,学年,6---10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6-10课)背记手册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两条基本线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两个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四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 (1)秦朝: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2)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3)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4)元朝:结束唐末以后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朝代歌: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6--8课概况) 1、王室的衰微:周天子的统治权威大约在什么时候衰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 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2、单元线索: 一种文字 甲骨文。 一次改革 商鞅变法。 两大制度 世袭制和分封制。 三大朝代 夏、商、周。 四大学派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社会特点 春秋 前770———前476年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 战国 前475———前221年 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知识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知识点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3.影响:(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积极影响:①加快统一的步伐。②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 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春秋无义战)。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知识点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