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67998

2021秋北师版九下数学1.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导学案(有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7次 大小:3136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1,秋北师,九下,数学,利用,三角函数
  • cover
2021秋北师版九下数学1.6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 2.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策略 1.经历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2.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方法,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仰角?什么是俯角?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设计活动方案,自制仪器 (1)测倾器(或测角仪、经纬仪等)有哪几部分构成? (2)制作测角仪时应注意什么? (3)小组讨论总结测倾器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步骤. 活动二:测量倾斜角 (1)把测角仪的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Q在水平位置M.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记下此时铅垂线指的度数.那么这个度数就是较高目标M的仰角. (3)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活动三: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要测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如下图) (1)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即测角仪),测得M的仰角∠MCE=α. (2)量出测点A到物体底部N的水平距离AN=l. (3)量出测倾器(即测角仪)的高度AC=a(即顶线PQ成水平位置时,它与地面的距离).根据测量数据,就能求出物体MN的高度. 在Rt△MEC中,∠MCE=α,AN=EC=l,所以tanα=,即ME =tana·EC=l·tanα.又因为NE=AC=a,所以MN=ME+EN=l·tanα+a. 活动四: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1)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案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吗? (2)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工具尽可能简单、尽可能少) (3)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数据尽可能方便、尽可能少) (4)根据测量数据,如何计算物体的高度? 要测量物体MN的高度,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测点A处安置测角仪,测得此时物体MN的顶端M的仰角∠MCE=α. (2)在测点A与物体之间的B处安置测角仪(A、B与N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测得M的仰角∠MDE=β. (3)量出测角仪的高度AC=BD=a,以及测点A,B之间的距离AB=b (4)根据测量的AB的长度,AC、BD的高度以及∠MCE、∠MDE的大小,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求出MN的高度. 解:∵在Rt△MDE中,ED=ME/tanβ, 在Rt△MCE中,EC =ME/tanα,∴EC-ED=b, ∴ ∴ ∴ 三.尝试应用: 1. 如图,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为a米,从A点测得D点的俯角为α,测得C点的俯角为β. 则较低建筑物CD的高度为( ). A.a米 B. C. D. a (tanβ- tanα) 2. 如图,在高20米的建筑物CD的顶部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测得塔底B的俯角为30°,则塔高AB = 米 3. 如图,为庆祝元旦节日,阴平中学在主楼的顶部D和大门的上方A之间挂一些彩旗.经测量,得到大门AB的高度是5m,大门距主楼的距离是30m,在大门处测得主楼顶部的仰角是30°,而当时侧倾器离地面1.4m,求:学校主楼的高度(精确到0.01m). 四.自主总结: 1.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 . 2. 简单的测倾器由 、 和 组成. 3.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地面上的点A处测得树顶B的仰角α=75°,若AC=6米,则树高BC为(  ) A.6sin75°米 B.米 C.米 D.6tan75°米 2.如图,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测量旗杆高度的活动中,已测得仰角∠CAE=33°,AB=a,BD=b,则下列求旗杆CD长的正确式子是(  ) A.CD=b sin33°+a B.CD=b cos33°+a C.CD=b tan33°+a D.C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