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 1.为什么: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1)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2)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2.是什么: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1)全民学习,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为,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 (2)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 3.怎么办: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4.什么样:学习型社会的美好蓝图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我国将建成现代 国民教育体系,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 1.教材第57页的探究问题1 提示:古训“学海无涯”和“学无止境”在今天有其新的价值。 (1)从知识的更新来看,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知识的不断出现,需要人们不断学习,推动自身知识储备的更新。 (2)从知识的深度来看,知识不断创新,需要人们不断学习,进而又推动无止境的知识创新。 (3)从知识的广度来看,知识不断扩展,需要人们不断提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材第57页的探究问题2 提示:(1)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 (2)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类知识总量激增,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变革文化传承方式,促进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有机整合。 (3)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总之,建设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教材第59页的探究问题1 提示:从三则材料可以归纳出教材所阐述的学习型社会的三个特点。 4.教材第59页的探究问题2 提示:本探究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从文化的传播、继承、交融、创新等不同的角度探讨建设学习型社会对文化传承的意义。这要求同学们把本单元所学的内容都与学习型社会相联系,进行重新归纳整理。(
课件网)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学习目标 核心提炼 1.阐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2.理解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3.认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自觉参与群众性文体活动。 一个要求: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个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一条必由之路: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一个创新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一个原因:本框所有内容均围绕“文化为什么要创新”展开。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 解惑提高 典例剖析 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够留存下来并被市场广泛认可,就是基于这个“老”字。如今很多老字号面临诸多问题,发展步履维艰,其实也是因为这个“老”字。专家表示,老字号(企业)不能倚老卖老,不要让“老”字困住。 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 解惑提高 典例剖析 提示: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老字号(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否则只能是死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