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①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阳阳老师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不能说成“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分别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途径有两个。②孤立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即脱离了他人和社会活动),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存在的(即一个人完成)。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具有绝对性) 【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方法论】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真理具有相对性) 【原理】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的反复性: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要坚持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②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2、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 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①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