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75016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5.这些东西哪里来 教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69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法治,这些
  • cover
第二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第5课 这些东西哪里来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些东西哪里来》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的第5课的内容。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3条“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6条“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第5课《这些东西哪里来》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物品身世“探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从中懂得应当尊重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 第一课时《物品身世“探秘”》,教材p34~35共1个对开页2个页面。教材第34页第一个活动园的两幅图展示了家庭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让学生明白生活用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主持人将话题转向工业产品,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材第35页阅读角呈现了生产玩具小熊的整个过程:设计样式、准备原材料、 缝制、装饰、检验、包装、运输。主持人的话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生产的了解和认识。 二、学情分析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生产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类工业消费品。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产品。对于工业产品带来的舒适和便利,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体验与感受。但工业生产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有- 定的距离,学生对生活中的工业产品从何而来了解甚少,对其生产过程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业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利,感谢创造工业产品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从小树立创新意识。从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体会工业劳动者的艰辛,尊敬工业劳动者。 2.能力与方法:初步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 知识: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懂得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体会工业劳动者的艰辛。 2.能力与方法:了解和感受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识:初步了解工业生产基本过程,生活用品的来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我们美好生活离不开工业劳动者的智慧和付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创新意识。 2.能力与方法:学着探究、采访了解工业产品是怎么演变和改变人们生活的。 3.知识:了解工业产品对生活的巨大影响,知道改善和发明工业产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 (2)引导学生认识工业产品创新和发展对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工业生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和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我国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 1、工业生产方面的课件 2、学生需要了解身边有哪些生活用品。准备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思考怎样介绍这件用品。 【教学过程】 4.这些东西哪里来(第一课时) 物品身世“探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体会工业劳动者的艰辛。 2.能力与方法:初步了解工业生产基本过程,感受工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知识:知道哪些是工业产品,生活用品的来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吃、穿、住、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