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75100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2课时)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157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要的,葫芦,教案,2课时
  • cover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14我要的是葫芦 一、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哪、号、当”3个多音字;会写“井、观”等28个字,会写28个词语,能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3.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4.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 5.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阅读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2.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3.能结合课后习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4.能背诵古诗《江雪》 5.阅读《刻舟求剑》,能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口头表达 1.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交流,商量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受与人商量的语气与表达要求,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正确认读“葫、芦、藤、盯”等11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棵、谢”等8个生字,会写“细长、自言自语、奇怪”等10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带语气词的句子。能通过对比朗读尝试读出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能理解课文内容,说出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体会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能通过对比朗读,读出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能说出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事物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板贴,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葫、芦、藤”等6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谢”字,理解并积累“细长”“雪白”等词语。 2.通过一、四自然段的学习,了解葫芦前后的变化,体会葫芦与叶、花、果之间的联系;能借助图片,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揭示课题 1.引入:今天,老师带了一位新朋友和大家见面。你们瞧———(出示实物葫芦),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葫芦。正音,指导学生读好轻声。 2.学生反馈预习,简单介绍葫芦功用。 3.板贴课题,指名学生读,齐读。 评价关注点:◆对葫芦作用的预习情况。◆正确朗读(词语、课题)的情况。 二、比较图片,整体感知 1.出示两幅课文插图,同桌进行观察比较。 (1)学生仔细观察,想想有什么不同之处。 (2)学生交流。(试着用长句子说清人物表情、叶子、葫芦位置的不同) 2.学生自读课文,联系两张图,简单说说葫芦发生变化的原因。 3.引发思考:两张插图分别对应课文哪两个自然段?(第一、四自然段) 评价关注点:◆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的情况。◆同桌合作有序、有效的情况。◆组织语言,表达完整、流畅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品析词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数句子,引导发现:前四句都是写葫芦的。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出示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①引发思考:这句话中的“一棵葫芦”和课题中“葫芦”的意思一样吗? ②自读第一小节,在文中圈出“一棵葫芦”的各部分。 ③学生交流。 ④随机指导识字“藤”,板画。 (4)引发思考:这棵葫芦的其他部分长得怎么样呢?学生交流并板贴。 ①指名学生贴绿叶,结合情境理解“长满”,归纳叶子特点———茂密。 ②出示小花的板贴,生理解“雪白”,指导读好“雪白的小花”。 ③分组读生长顺序的句子,请生贴葫芦板贴。思考:黑板上的板贴有什么问题? ④理解“谢”是凋落的意思,花谢之后才能结出小葫芦。请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