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关注新鲜感 探寻校园美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2《花的学校》 任务一:聊聊暑假新鲜事 任务三:校园有他更美好 任务二:探寻校园新发现 1《大青树下的小学》 3*《不懂就要问》 习作: 猜猜他是谁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领导发动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后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3 * 不懂就要问 略读课文 1.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2.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3.把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本课认读生字。 2.借助插图,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故事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背诵 照例 圈出 糊里糊涂 戒尺 厉声 详细 挨打 认读字词 圆圈 圈画 羊圈 猪圈 圈 quān juàn 牧羊人把栅栏围成一个圈(juàn quān)当作羊圈(juàn quān)。 √ √ 整体感知 1.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背书流利但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1—3段) 2.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意思。(4—7段) 3.孙中山解答同学疑惑,提出“不懂就要问”。(8—9段) 故事大意: 自主学习二:研读课文,感受新鲜 1.自学:默读课文,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2.互学:在组内交流新鲜感的词,做好全班交流的准备。 分享新鲜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名称很新鲜! 读书像唱歌意思也不讲,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新鲜! 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私塾一般只有一个教书先生,没有规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先生”相当于现在的老师。 返回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前一天所学的功课。…… 照例:按照惯例。 和往常一样。 词语很新鲜!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摇头晃脑”说明同学们念书时很投入。“鸦雀无声”表示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摇头晃脑”和“鸦雀无声”是成语,我们可以把新鲜的成语积累下来。 链接园地 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说说你的发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手疾眼快 口干舌燥 这些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名称,都和人有关。 动作 外貌、神态 心理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霎时:刹那,一下子。 词语很新鲜!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 ……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名称很新鲜! 自主学习三:精读课文,交流看法 默读课文,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找出相关语句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看法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前一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他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写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