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84628

5.2 预防犯罪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471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预防犯罪,学案,答案
  • cover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 班级 姓名 1、【课程标准】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2、【学习目标】 1.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重点) 2.刑罚的含义和分类?(难点) 3.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重点) 三、【预习导航】 1.刑法是   、保护  和   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   。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  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应当受到   处罚的行为。 3.  、  和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4.刑罚又称为   、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   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   为主要内容。 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和   两大类。 四、【课堂检测】 1.14岁少年扈某持刀将两名同学先后捅成重伤、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后因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扈某被改判为无期徒刑。扈某的行为( )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是一般违法行为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表明其法治意识淡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 000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 A.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财产、死刑 C.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D.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山西省吕梁市原副市长张某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一审公开判决,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案例( ) ①表明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性  ②警示我们每个人都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否则必然会触犯法律  ③表明主刑包括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④说明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刑事附带民事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分析该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  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C.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  D.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5.为了准确有力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界定此类犯罪的标准主要看其行为( ) A.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  B.是否造成重大人身伤害 C.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  D.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6.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盗窃同学家的财物,最后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说明( ) A.青少年要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B.一个人如果法治观念淡薄,就必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C.一般违法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同 D.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7.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录像制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 ( ) ①应该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