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85824

6.1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486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构成,质的,微粒,教案
  • cover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 构成物质的微粒 所选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出卷网-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六章第一节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2、能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2、学会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选自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是继七年级下册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之后的内容,可以为后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组成的表示方式和化学式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初次了解,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物质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端。本课题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实质等内容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内容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本课题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首先认识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然后建立微观粒子模型,体会它与宏观物质的不同,掌握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最后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身边实例引导学生寻求科学答案,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从宏观现象透析出微观变化,从现象到本质,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变化的微观实质,让学生尝试用分子和原子的理论解释化学反应,利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进一步深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巧妙地将理论与实际、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2、分子、原子微观想象的形成 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辅助相接合 教学难点 1、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原子;2、初步体会微观粒子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辅助相接合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性格,自己的知识思想基础,尤其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教师要考虑周全,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事物,明白事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教师要耐心的引导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和整理加工信息,同时教师要避免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以及在网络资源面前不知所措的现象。分子、原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由于分子、原子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辅助相接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微观世界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学生形成不了表象认识,抽象的化学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解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