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99993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6.1《芣苢》(共32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37190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芣苢
  • cover
(课件网) 《芣苢》 芣(fú)苢(yǐ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诗经·周南-芣苢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07年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 [参考答案](1)赋。(1分) 【评分参考】本题答案具有唯一性,凡不答"赋"者皆不得分。 “赋”是陈述铺叙。“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兴”是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考答案] (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1分)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2分) 【评分参考】只要涉及动词或动作的变换即可得分。仅答其他内容不得分。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参考答案]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2分)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2分)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芣苢》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案 (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 (2)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经》拓展 《诗经》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本称《诗》,存诗305篇,也称《诗三百》。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艺” 之一,故称《诗经》。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背景知识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 “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