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07953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

日期:2024-06-0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1491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9 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 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2)这段话从   、   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   、   和   。 (4)画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答案】(1)A (2)形状;声音 (3)白线;氺墙;战马 (4)该句子写的很好,因为他形象的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观潮 【解析】【分析】(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回答问题的能力。此类题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此段作者是从声音、形状这两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3)重点理解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和战马。(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理解句子: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的内容,背景,找到背后的意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该句子写的很好,因为他形象的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作者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回答问题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夜繁星(节选) 从前有一种小楷笔,浅黄的竹管上,贴着细致的红纸标签,上面写着“一天星斗(换 焕)文章”。 真是绝佳的诗句!不知那些文雅的中国前辈是何处得来的灵感,“一天星斗”确实是文章的前奏。 _____没有那(署 暑)气全消、凉风渐起的夏夜,人们_____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细数那满天的繁星,去为它们编故事、写神话了。 夏天的夜色来得迟。黄昏拖着长长的裙裾,舒舒展展地踱步,把一天的(署 暑)气细心地收敛,然后才慢慢地隐去。 星星不等黄昏(退 褪)尽,就开始在淡灰的天空中一个一个地出现。起初,你会说,上面只出了一个星。但你立刻看见不远还有一个,而且另一边还有一个。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不止三个,而是很多个。 星星就是这么喜欢调笑的小精灵,闪着亮眼,躲在你明明看不见的地方,却打赌说它早就在那里,是你没有看见。使你不服气,(辩 辨)说它一定刚刚并没有在那里。它却只是对你顽皮地眨眼,不由你不对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怀疑。 要说也是,我们对细碎的东西常常不会给予准确的注意,何况是星,那么一大把的被造物者任意一撒。它们除了平面上的,还有从深深远远的地方透过来的。在夏夜数过繁星的人都早已发现,天不是一张幕,它是一片广远的、深不可测的空间,那空间里,布满着星群。 (1)从文章括号中选择正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