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11720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507练)(含答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3029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
  • cover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507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标点,古称句读,是读书时用来断句的工具。古书不标点,同一段文字,断句不同,含义就 。《韩非子》中记载,古代有个一个精通音乐的人叫夔,尧任命他做乐官。哀公问孔子:“吾闻夔一足,信乎?”孔子答道:“夔有一,足,非一足也。”意思是有夔一人就足够了,并非夔只有一只脚。我国古籍中这类例子 ,即便在经书中亦屡见不鲜。经书出现歧义,这在古人看来 ,所以提出读经必先审句读的观点。古书最早不加标点,但古代还是有标点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标点符号的萌芽———甲骨文和金文中用来划分层次的双短横号。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使标点符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出土的汉简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书简使用的标点符号多达六种。至宋代,随着活字印刷术代替刀刻手抄,书籍有许多复本,复本既多,读书人便可边读边点,给书 加上标点。《宋史·何基传》记载:“凡所读无不加标点,文显意明。”“标点”一词,始见于此。至明清,高邮王氏刻本《广雅疏证》《经传释词》等,都加有句读符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相径庭 数不胜数 非同小可 自始至终 B.南辕北辙 数不胜数 非比寻常 从头到尾 C.南辕北辙 不胜枚举 非比寻常 自始至终 D.大相径庭 不胜枚举 非同小可 从头到尾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C.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 D.一个小姐,或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到了汉代,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B.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读书人,让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C.到了汉代,读书人因为需要读书和注书,所以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D.到了汉代,因为读书和注书的需要,标点符号有了很大的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甲)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诗人以精致的语言、优美的形象、浪漫的手法,叙述了这场安史之乱中的悲剧:唐明皇和杨贵妃用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爱情,只能没完没了地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根据当时的传说和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婉转动人的故事。诗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心理的再现,因而能在读者的心里漾起涟漪。 (乙)《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丙)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出来,而是抽丝剥茧,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 4.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脍炙人口 B.蜕化 C.因而 D.抽丝剥茧 5.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夜雨 黄景仁【注】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6.诗歌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7.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