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412405

《口语交际:答询》教学设计——中职语文人教版职业模块服务类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48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口语交际:答询,教学设计,中职,语文,人教,职业
  • cover
《口语交际:答询》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财会专业的学生女生居多,全班语文程度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害羞,不善言谈。 .中职学生生活中比较随性,平时交际语言不太注意,甚至比较随便。有些学生甚至不太习惯用普通话交流,缺乏规范的普通话交际训练。 一、 教学目标 .理解答询的基本要求。 .通过情境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别人询问的口语交际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与课堂学习相适应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创设最佳提问情境;鼓励学生钻研课文并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避免教师一人分析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于被动听讲地位;让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用语的 好习惯。 二、 教学重难点 通过情境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别人询问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法、任务驱动法、启发点拨法。 四、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模拟练习法。 五、 教具学具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学生了解并搜集会计面试常见的问题。 六、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一答询。生活中常常要解答别人的询问,答询是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 日常口语交际的一项基本能力。本单元“表达与交流”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答询”,旨在通过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别人询问的口语交际能力。本节课再现各 种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答询能力,增强个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七、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一) 故事激趣 周恩来外交小故事: 周恩来是一位博学多谋、辩才杰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长期对外交际中,周恩来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险为夷,深受众人的敬佩。 —次,他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 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对方又问:"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呢?”他又微笑 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了。” 【学生活动】 学生听讲故事;学生尝试回答故事中的记者提问;学生谈谈对总理答询的理解。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一个精彩答询的范例,让学生领会答询的交际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在这种问答形式中开动脑筋,进入学习状态。外交场合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唇枪舌 剑。但我们的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对自如。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答询分析: 问1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 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问2: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 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二) 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在许许多多的场合经常要解答别人的询问。答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展开一次答询口语交际活动。 二、 设置情境,把握要求 (一)答询的基本要求 1 .听 听清问题,理解问者意图 听懂:除听清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弄清询问者的意图,要求,情感态度,包括判断询问者问话时是真诚的还是违心的话,内容是真实还是虚假,是否符合事实 或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