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19368

九年级下册-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Word版 含答案 )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1次 大小:10465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年级,下册,-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
  • cover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 九年级(下) 第32篇 鱼我所欲也(2011课标) 《孟子》 课文原文 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也是我所憎恨的,(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一种不可以采用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憎恨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思维导图】 【写作特色】(1)类比说理。文章开头类比说理,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的同理类比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2)语言特色。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现实意义】“舍己”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该以“义”为重。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地扎根,我们的国家才会更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同_____,意思: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同_____,意思: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同_____,意思:_____。 _____同_____,意思: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通_____,意思: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