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25172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下册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说课教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13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变化,碘酒,淀粉,米饭,下册
  • cover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本单元着重探究的是化学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的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所以我本着新课标精神,按照课前参与、课堂研讨、课后延伸的思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不断地进行体验、实验、探究、讨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及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进行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本课的实验当中,我选择了学生在家中常见的事物,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我还考虑他们原有的概念和具有合适他们心理活动的方式,选择以魔术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他们新手实验,让孩子们在实验中学,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与目标:米饭在口腔里唾液的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麦芽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事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用细心体会,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一些事物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从小爱科学、用科学。 一节课能否成功,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很重要,我认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紫色,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教学难点是: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及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淀粉含量较少的食物中是否会含有淀粉。 学法教法: 本课堂我准备采用的学法有: 亲手准备: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实验所需的食物,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亲身体验:让学生课前按要求品尝米饭,课堂中摸一摸淀粉,动手滴一滴碘酒,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的感受。 分组实验:学生七到八人一组,分工合作,验证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协作精神。 记录整理:在做事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中,边做边记录,然后整理汇报实验结果。 本课堂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有: 假设—检验:这种方法我主要运用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检验事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两个实验中。 对比法:课前按要求品尝米饭时,让学生比较刚开始尝和咀嚼1-2分钟后味道有什么变化。 讲解归纳:每部分内容结束时,我都进行适当的归纳、小结。 演示实验:我这里的演示实验就是在课堂上做神秘信件的白纸显字魔术实验。 说教学准备: 本节课上我准备的教具有用淀粉写过字的纸、白纸、碘酒、喷壶。将碘酒喷在用淀粉写过字的纸上,进行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食物,用于学生分组实验,亲手操作、亲历的猜测、验证的过程。 说教学过程: 科学课堂必须是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课堂,着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我安排了以下6个教学环节。 知识回顾:物质与变化相关概念 我们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的东西叫做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 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新的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