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林区兴福一中“导学·合作·探究”导学学案 课题: 5.1电荷 主备人: 参与人: 时间: 2012-2 地点: 电教室 需要课时:1课时 学科 物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1.6×10-19C。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讨论法 总结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流程 课程及教法设计 学法设计 自主学习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和_____,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_____,异种电荷_____.2.(2006·桂林)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3.电荷的多少叫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4.小明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尺子接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时,起初泡沫塑料小球靠近塑料尺,这个现象表明带电体具有_____的性质,一会儿泡沫塑料又自动远离塑料尺,这是因为带上了_____电荷,出现了_____的现象而离开.5.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带电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5.1-1所示.则甲、乙带_____电荷,丙丁带_____电荷.(填“同种”或“异种”). 交流展示 6.在通常状况下,原子呈_____性,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_____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_____荷数相等,因此,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电性.7.电子带_____电,一个电子的电荷量是_____C.8.善于导电的物体叫_____,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_____,二者_____(“有”或“无”)绝对的界限.9.用带正电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_____从_____转移到_____上,使验电器带上了_____电.10.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_____,两物体相互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_____.得到电子的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_____.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_____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_____电.1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带_____电,丝绸带_____电,丝绸和玻璃棒相比较,_____束缚电子的本领强.12.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潮湿程度,以防止因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13、下列事例中,不可以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B.电工用的钢丝钳柄上套有橡胶套C.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许多灰尘D.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的铁链14.将带负电的物体靠近挂在细线下的轻质球,小球被吸引,这时若换用带正电的物体去靠近小球,则小球 ( )A.静止不动B.一定被排斥C.一定被吸引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探究突破 15.用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箔完全合拢后又张开,则 ( )A.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后来带正电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后来带负电C.验电器先后都带正电D.验电器先后都带负电16.在有些化纤地毯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其作用是 ( )A.钢丝能增大摩擦B.钢丝能反射光,美观C.钢丝容易传递热D.钢丝能把由于摩擦所带的电及时传走17.(多选)据图5.1-2所示现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球带电,B球不带电B.A球不带电,B球带电C.A球和B球带异种电荷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8.有四个轻质小球甲、乙、丙、丁,已知甲带负电,乙排斥甲,丙吸引乙,丁吸引丙,则丁球 ( )A.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