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天体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空间的工具与空间技术的应用。 2.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3.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4.培养搜集信息、资料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空间的工具与空间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空间的工具与空间技术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人造天体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吗? 教师讲解:每一张天体的图片的名称 2.教师: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星际探索器、人造空间站等都是太空中的人造天体。对于这些人造天体你有什么想研究的内容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造天体(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授 1.教师:你看到这些人造天体,你认为人造天体与宇宙中的自然天体有什么不同吗? 师生小结:人造天体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 2.教师讲解: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成功的向太空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进入了太空的时代。我国在1970年4月24日,使用自己研制的长征1号火箭,成功地向太空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使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第5个靠自己力量把卫星发射上天的国家。你还知道人造卫星的哪些知识,能介绍给大家吗? 3.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展示、讲解自己的资料(发展、用途、作用、种类) 4.教师:在人造天体中除了人造地球卫星,还有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人造天体,你能介绍给大家吗? 5.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小组的形式活动,做一张人造天体的知识展报,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三、巩固学习 1.制作:我国“神舟”5号的模型 2.作业:查阅有关宇宙空间站的资料,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的生活情况。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谈一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了人造天体的内容,课后同学们查找相关材料,拓展自己的科学知识面。 1 / 2(
课件网) 人造天体 一、人造卫星的用途如何决定? 人造卫星的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卫星本体」及「酬载」两部分。酬载即是卫星用来做实验或服务的仪器,卫星本体为维持酬载运作的载具。卫星的用途依其所携带的酬载而定。 二、人造卫星有哪几类?用途为何? 人造卫星的优点在于能同时处理大量的资料及能传送到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三颗卫星即能涵盖全球各地,依使用目的,人造卫星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科学卫星: 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 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 探勘之用的卫星。 ●星际卫星: 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 般称之为「行星探测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 等。 人造卫星的分类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使中国成为继美、苏、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三号 “东方红四号”大容量通信卫星 导航卫星 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神舟1号试验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热烈祝贺! 神 舟 二 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