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探究活动落实素养 议题式探究 读·思·写 核心素养提示 议题:文明交流互鉴何以可贵 情境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2020年9月27日,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隆重开幕。活动期间,举行了祭孔大典活动。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嘉朋懿友,线上线下“相聚一堂”,围绕“文明照鉴未来”主题,深入切磋交流、真诚互学互鉴,共同为促进世界文明对话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紧紧抓住节会契机,释放节会效应,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对于提升山东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分析祭孔活动的文化意义。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弘扬传统文化举措的积极作用。 政治认同: 认同我国的各类文化遗产等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 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多样性,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和途径,理性看待“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劣论”等错误观点。 公共参与: 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互鉴活动,做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考点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精梳细理———重基础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比较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项目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区 别 地位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态度 要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要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联系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产生原因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经济形式、政治运行等因素各有不同,所以每个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也多种多样 提示文化遗产和民族节日都能体现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二者的具体作用是不同的,要注意区分 易混辨别(1)传统习俗≠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 (2)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只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体现)。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为 什 么 依据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必要 性和 意义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 么 样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任务 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提示(1)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是消除文化差异或实现文化趋同,而是尊重差异。 (2)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它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统一,而且首要的就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