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星空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主要开展两个环节的学习:了解星座、建一个“星座”模型。学生平时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有一定的了解,对每个人对应的“星座”很感兴趣,但对宇宙中“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知之甚少。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建一个“星座”模型,引导学生对星座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客观真实地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是本课教学的主要部分,通过“模型”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同时,又要避免把“建模”过程简单地演绎成学生的手工操作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参与是教学中需要动脑筋解决的一个难题,学生对“立体”星座概念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认知迁移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一定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星座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根据自己的已有认知,搭建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 2.根据七颗星星各自离地球的距离,搭建一个重新搭建“北斗七星”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难点:认识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课件、stellarium软件、各小组一套北斗七星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了解星座(5分钟) 1.谈话了解对星座的认识。 师:前几天我在学校楼道听到两位同学在争论最后,其中一个说:我不想和你吵了,你是狮子座,我是天蝎座,我们俩天生不合。 师:对这位同学的说法你有什么看法? 师:你觉得什么是星座? 交流自己对“星座”这一概念的理解。 了解学生对星座的认识。 2.介绍星座的由来 师:星座到底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师:这是一个夜晚星空的模拟软件,利用它,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下“星座”的由来。 古往今来,美丽壮阔的星空一直在吸引着人们。人们在欣赏星空之美的同时,也想走近它,认识她,可是天上的星星数量之多,为了辨认星星。人们把看起来距离靠近的星星划分成一组,然后再根据这一组星星的形状把它想象成人或者动物的形状,以此来他们取名字。像这样人为划分的区域就叫做星座。 了解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通过软件了解星座的由来。 通过介绍星座使同学们认识,星空是人类认识星空的产物,并非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更不能决定人的命运。 二、建一个“北斗七星”模型 1.介绍北斗七星 师:在这片星空中,有这样的一组星。同学们认识吗?怎么看出来的呀?(北斗七星) 师:其实呀,在我国古代人们觉得这7颗星像一个用来舀酒的斗,所以人们就把这7颗星称为北斗七星。 了解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介绍北斗七星命名的由来 2.介绍北斗七星各颗星的名称 师:直到现在这7颗星组合成的图案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古代的人在给这七颗星命名为北斗七星的同时,也为他们取了各自的名字。(依次介绍每颗星的名字) 学生在星空软件画面中找到北斗七星。 了解北斗七星各自的名称。 让学生知道北斗七星各颗星的名称,方便后续学习。 3.布置活动任务及要求 师:我这里还有这样一组材料,7根木棍,每根木棍上都有一个泡沫小球,小球可以在木棍上上下移动。如果用泡沫小球来模拟星星,同学们能不能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