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1课。本课内容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名称以及它们能做哪些事情以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我们用过什么工具,第二部分为选用什么工具好,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学生回忆自己使用过什么工具,用它做哪些事情,引发学生对工具的一些思考。再通过分别选择什么工具把铁钉、螺丝钉、图钉从木头里取出来这一体验活动,使得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然后为将油桶运上车、搬动大石头、升国旗选择最使用的工具,使得学生对工具和机械进行了再一次的观察和使用,这为科学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从而引出了简单机械的定义。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有一定的基础认识:①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如剪刀能剪纸、剪绳子等,螺丝刀能拧动螺丝。②知道铁钉、螺丝钉、图钉应选用什么方式将其从木板中取出。虽然学生对简单机械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并没有深入研究过他们,所以我们应选择学生熟悉、常用的工具作为研究机械的开端,并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 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丝),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处处是科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清晰表述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记录用的表格和笔。 为每组学生准备:各种常用的工具一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看图引入。 出示一张工具箱图片,谈话:大家看,老师这有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工具。 2.提问:“你们看,这就是老师工具箱里面的所有工具,你们都认识这些工具吗?你们使用过它们吗?我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做什么事呢?” 学生回答问题。 3.总结:介绍11种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常见的工具并不陌生,通过工具箱作为导入,不仅能迅速唤起学生对常用工具的认知和使用经验,还能认识一些不常用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探索 活动一: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回忆使用过的工具。 提问: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除了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些工具以外,我们常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你们都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来做什么事?怎么使用的?请同学们拿出记录单,将你用过的工具写出来,并写一写你都用他们做什么?(空白的记录表) 2.学生回忆并进行记录。 3.讲述:同学们看,这是老师在生活中用过的几样工具,你们看,老师用剪刀剪纸,做成美丽的窗花;用螺丝刀来拧螺丝,自己动手组装书柜;用锤子钉钉子,挂上时钟;用开瓶器打开啤酒、饮料的瓶盖;用卷尺测量距离,组织同学们进行50米的短跑比赛。 4.总结:相信同学们也将自己的表格填满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它们能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