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471946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测试(含答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64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6课,动荡,春秋,时期,同步,测试
  • cover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 东周时期,郑庄公五年不去朝见周天子,天子出师伐郑,反被射伤。从此,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一个个强大的诸侯粉墨登场,开始了“大国争霸”的较量。诸侯“大国争霸”局面的形成,这说明(  ) A 百家争鸣形成 B 郡县制产生 C 铁器牛耕使用 D 分封制崩溃 2. 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东迁,得名于鲁国史书《春秋》,为东周历史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 A 国家实现统一 B 青铜文明极度繁荣 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中华文明出现曙光 3. “平王东迁起纷争,吴王夫差晋文公;越王勾践楚庄王,吕尚后人齐桓公。”给这首历史小诗命一个题目,最合适的是(  ) A 武王伐纣 B 春秋五霸 C 战国七雄 D 秦 灭 六 国 4.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称:“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凭此“义”率先称霸的是(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5.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 A 尊崇周王室的正统地位 B 诸侯借此发展自己的势力 C 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D 证明争霸战争具有正义性 6.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同时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种对比说明了(  ) 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天子依附于诸侯 C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 周王室地位衰落 7. 人的名字往往体现时代特征。据史书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 A 牛耕技术备受人民的推崇 B 牛成为劳动人民主要家畜 C 牛是劳动人民喜爱的宠物 D 牛是当时食物的主要来源 8. 春秋后期,农业上精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主要得益于( ) A 刀耕火种 B 磨制石器的使用 C 铁犁、牛耕的使用 D 肥料的使用 9.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开始于(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末年 C 战国中期 D 秦汉时期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促使这一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  ) A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 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 C 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 D 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11. 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迁如下,其中铁农具开始出现于打制石器一磨制石器一青铜农具一铁农具(  ) A 远古人类时期 B 原始农耕时期 C 商朝时期 D 春秋时期 12.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 A 纺织业、煮盐业有所发展 B 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 C 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D 铁制农具与牛耕出现 13.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A 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B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 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14. “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指(  ) A 韩、赵、魏 B 齐、燕、赵 C 魏、韩、楚 D 燕、赵、魏 二、材料分析题 15. 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村料二: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桓公”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合诸侯”就是与诸侯合盟,请问“九合诸侯”最主要的是哪一次?这次合盟奠定了桓公的什么地位? (4)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径是相同的?从中给予你什么启示?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