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72744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0课《青玉案 元夕》课件(16张PPT)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4951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课,PPT,16张,课件,青玉案 元夕,人教
  • cover
(课件网) 辛弃疾名句知多少?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③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一、整体感知(初读) 朗读全词,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朗读 二、赏析元夕盛况(细读) 1.词人在元宵之夜看到了哪些景象?(根据词句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元夕之夜的情景) 2.词中的元宵节有什么特点? (用简洁的四字词来概括) 三、鉴赏“那人”形象(精读) “那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分组讨论) 她是词人的意中人。 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 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之处,有一点孤独,淡泊,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 主旨探讨 爱情词 梁启超:“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知人论世 四、了解背景,知人论世(研读) 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强敌压境,国势日衰,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 南宋统治阶级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辛弃疾是主战派的坚定代表,受主和派的排挤被革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他洞察形势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 作者塑造这样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 胡云翼:“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这反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 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美人用意是什么? 她既是作者的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五、品味艺术特点(品读) 铺陈 渲染元宵节的繁华、热闹、狂欢的盛况 对比 将世俗众人和“那人”对比,突出“那人” 的 自甘寂寞、不同流俗 托寓 以“那人”的品格寄托词人的理想人格——— 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 小结: 本词极力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场面,反衬出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那人”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自甘寂寞,不同流俗,志怀高远的品格。 拓展延伸:试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在内容、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拓展延伸:试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在内容、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相同之处: ①内容———以元宵灯节为描写对象 ②立意———不在表现节日的繁华热闹 ③手法———对比 不同之处: ①内容:李词没有直接写今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