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20178

3.4《促织》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70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语文,模块,基础,2023,高教,高一
  • cover
《促织》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蒲松龄,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重点) 3.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 4.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做木工,宋徽宗喜欢踢球,重用了踢球踢得很好的高太尉,结果是祸国殃民,明朝皇帝明宜宗的爱好是斗促织,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促织》。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淄川(今山东)人,清代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30岁时,他迫于家贫,应聘为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次年辞幕回乡。此后主要是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71岁补贡生。 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衷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 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 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韩刺史樾依书》)。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 《聊斋志异》在蒲松龄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讽刺现实,寄托孤愤。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因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的丑恶,故称作“志异”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聊斋志异 · 自序》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 (三)写作背景 “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当时诗坛的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批语,这是在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也被称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作者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时代的事,来揭露清朝“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四)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疏通文章重点词句 让学生通读全文,教师点拨重点疑难词句。 假此科敛丁口 假:借,利用 成然之 然之:以之为然, 然:是 靡计不施,迄无济 靡:没有 迄:最终,终究 两股间脓血流离 离:通“漓” 流淌的样子。 展玩不可晓 展:展转,翻来覆去。 玩:玩味,细细体会。 循陵而走 走:行走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通“尔” 如披冰雪 披:盖上,披着 思试之斗以觇之 之:代蟋蟀 之:角斗的本领。 径造庐访成 径:径直 造:到 虫跃去尺有咫 有:通“又” 虫尽靡 靡:失败 抚军亦厚赉成 赉:赏赐,赐予 天子一跬步 跬:跨出一大脚的距离,两跬为一步,这指“一举一动”的意思。 信夫 信:确实,的确 2.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 根据其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用生动的语言将故事情节完整的描述出来。 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征虫” 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困虫” 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