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六枚戒指 【教学目标】 1、品位本文流畅含蓄的语言,学习说话的技巧; 2、领悟本文对人性善良和自尊的赞美; 3、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明确事件的发展是由人决定的。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技法,学会分析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他们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讲授生活常识导入新课。 戴戒指是有讲究的,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戴法:食指-想结婚,但未婚;中指-已经在热恋爱中了;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小拇指-表示独身,不想谈恋爱。 二、新课讲授 1、温故知新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2、生字词梳理 三、分析探究 1、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及发生的事情) “我”(艾艾)是一家珠宝行的营业员,一天,“我”不慎碰落了一个碟子,碟子里盛放的六枚精美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我”捡起了五枚,第六枚却怎么也找不着。此时,在场的一名男顾客向珠宝行门口走去。“我”急忙喊住了他,在紧张的对视之后,在“我”说出“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这些话之后,他竟然交出了他“捡到”的钻戒。 (2)总结概括故事 时间:经济大萧条时的圣诞节前一天 地点:珠宝店 人物:店员艾艾、高个子顾客 事件:第六枚戒指失而复得 (3)概括文章的情节结构 开端:找到工作,有望留下(1-8) 发展:瞥见男子,丢失戒指(9-16) 高潮:挽留男子,寻求办法(17-22) 结局:感动男子,巧妙取回(23-25) 2、思考延伸 (1)为什么这第六枚戒指能够失而复得呢?除了艾艾的细心、机灵,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么? 更重要的原因是艾艾用自己的善良之心和善良之举感动了那位本性善良的拾戒者。 (2)小说开头写女主人公“毛手毛脚”这一情节的作用? 为后文她“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使六枚戒指滚落地上埋下伏笔。 (3)小说中对那位男人的形象描写:“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服装“褴褛不堪”,用“一种永不可及的绝望眼神”盯着戒指时的情节有何作用? 为后文他先偷了戒指后又交还戒指埋下伏笔。 (4)阅读第一部分:文章哪句话是社会环境描写?“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 这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点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3、赏析语句 (1)第10段: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子此时的穷困潦倒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2)第16段: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 由于“我”的毛手毛脚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我”得为之付出代价。第六枚戒指找不着了!此时的“我”的状态如何?虽紧张,但细心,重要的是反应敏捷,判断迅速 (3)第18段: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 烘托气氛的紧张及人物内心的急切。 只有“一分钟”,“漫长的”似乎不符合实际,删去好吗?为什么? 不删。因为这里是写人物内心活动。此时此刻,无论是“我”还是那男子,内心都是急切的,都有话要说却又不知说什么好。所以“对视”时的一分钟对他们来说都显得“漫长”。 (4)第19-22段:当那个男人两次问“什么事”时,“我”不说戒指被偷的事,而是答非所问:“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