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476102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当堂达标训练题(表格式 2课时)

日期:2025-10-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455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要的,葫芦,教案,当堂,达标,训练
  • cover
课题 14.我要的是葫芦 课时 2课时 备课人 单位 课前预习及教学准备 1.读课文,认生字。认识葫芦的样子。2.准备实物小葫芦及上课课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2.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识记。(开火车)3.指导书写:葫、每、言。  三、指导看图。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3.指名轮读,评议。【通过想象,把孩子们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葫芦就在他们眼前,那个人就在他们的身边。更好的理解课文。】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着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5)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学生回答。(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棉花姑娘》学过)  4.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5.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  6.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7.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  板 书 设 计 种葫芦--长叶、开花--结小葫芦 叶上长虫--不管--只盯葫芦 要注意事物 我要的是葫芦 邻居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